close

馬祖列島,位於台灣海峽西北西方,四面環海,東距基隆114浬,西與福建閩江口,僅一水之隔 ,最近處僅約20公里。馬祖是由許多島嶼所組成,包括南竿、北竿、東莒、西莒、東引、亮島、高登、大坵、小坵還有許多無人島嶼,形成東西窄、南北狹長之地 形,陸域面積2,952公頃,海域面積22,100公頃。其中以南竿為第一大島,為馬祖的政經文教中心。


馬祖的開發始於元朝,當時與大陸福州沿海往來密切,約至明清之際曾有倭寇盤據,明末清初開始有福州沿海漁 民移居常住,並依地緣、血緣關係自成村落,現有居民共有89姓,以陳、林、曹、王、劉姓人口最眾,亦是全台唯一以福州話為主要語言的縣市,當地人多稱為 「平話」或「馬祖話」。目前馬祖人口總數 約為9千人,其中人口密度較高者為南竿島約超過4千人。兩岸對峙期間,馬祖成為軍事重地,使馬祖增添許多軍事神秘色彩,而形成現今特有的戰地風貌。


馬祖地區的觀光遊憩資源非常豐富,計可區分為自然資源、人文資源、戰地資源、產業資源等。

南竿鄉簡介




南竿島舊稱「下竿塘」、「南竿塘」,面積約10.43平方公里,為馬祖列島中的第一大島,居民約三千餘人,縣政府位在南竿鄉介壽村,南竿機場興建完成後,已成為馬祖海空交通、政治經濟、教育文化之中心,因此本地人皆稱南竿為「本島」。


本島地形狀似一頭犀牛,頭在東邊的復興村(舊稱牛角村),尾在西邊的四維村(舊稱西尾村),以雲台山為主脈,牛角嶺、牛背嶺等群嶺呈輻射狀四散深 入海中,區隔出無數個三面環山、一面臨海的澳口聚落,如介壽、復興、福澳、清水、珠螺、四維、馬祖、津沙、仁愛等村落。其中以介壽村人口最多,也是縣治所 在;福澳村的福澳國家商港是台馬輪與離島快輪的靠泊碼頭,是馬祖的海運中心。


南竿最高的雲台山,標高248公尺,為馬祖列島最二高,但卻由於已經入「台灣小百岳」,目前已成為南竿的觀光景點之一,在此可以眺望北竿列島、莒光列島與大陸河山,常令遊客留連忘返。


除了雲台山以外,南竿最具知名度的景點是位在仁愛村的北海坑道,此一興建於冷戰時期的地下坑道碼頭,工程浩大,鬼斧神工,令人嘆為觀止。此外,牛角聚落、津沙聚落、鐵堡、勝天公園、馬港天后宮、枕戈待旦、夫人村、馬祖民俗文物館,也都是南竿著名的觀光景點。


莒光鄉簡介


 
莒光鄉原名白犬鄉、白肯鄉,由坤坵對面之蛇島附近海面往裡看,整個西莒島狀似一隻「犬」,因此得名。居民稱東、西莒為東犬、西犬,又稱上沙、下沙。白犬鄉 一度改名為白肯鄉,由於名字仍不雅,民國60年再更名為莒光鄉,原「東、西犬」,更名為東、西莒,係先總統蔣公命名,寓意「毋忘在莒」。東莒與西莒的面積 分別為2.63、2.36平方公里,居民約500人,西莒人口略多於東莒。


東莒略大於西莒,位於馬祖列島的最南端,四面環海且多峽灣港澳,極富漁獲之利。目前東莒僅有兩個行政村(大坪村、福正村),人口約200人,這裡不但是平服 倭寇的古戰場,也是屹立於汪洋中不滅的明燈,除戰備工事外,古樸的福正與大埔兩座漁村、年代久遠的二級古蹟東犬燈塔與三級古蹟大埔石刻等,均值得憑弔一 番。


北竿鄉簡介


 


北竿島舊稱「上竿塘」、「北竿塘」,為數座山岳與灣澳組合而成的島嶼,面積約6.43平方公里,為馬祖列島中僅次於南竿的第二大島,早年為漁民捕魚的休息站,現在是馬祖列島來往台灣的空中門戶與觀光勝地之一。


北竿島的地形狹長,由東北而西南之聚落依序為后澳、塘岐、橋仔、芹壁、板里、白沙等村落。全鄉實際居住的人口約800餘人,塘岐村是鄉公所的所在地,也是全鄉人口最多、最熱鬧的村落,附近並設有海水浴場。


馬祖列島中最高的壁山位在北竿,標高294公尺,於壁山觀景台可一覽北竿全景。仿若細砂糖的塘后道沙灘,是連接塘岐與后澳的路連島沙灘,在北竿機 場未擴建前原本漲潮時只露出一條小徑,退潮後小徑兩側沙灘便會慢慢露出來,現雖盛況不若往昔,但美麗的塘后沙灘仍是北竿居民黃昏時最常散步的地方。坂里沙 灘是北竿另一個狹長沙灘,有步道可連結午沙的北海坑道。


北竿芹壁村是馬祖最負盛名的馬祖傳統聚落,由於人口外流,目前村內居民約10餘戶,多數無人居住的古厝由縣政府承租、整建,規劃成為民宿、咖啡館,開放對外營業,已成為馬祖旅遊必到的觀光景點。












資料來源:http://tour.matsu.idv.tw/aboutmatsu.php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蒸泥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